新房

筛选
当前位置:澳门房地产网  > 楼市聚焦 > 国内楼市
分享到
微信扫码分享
房掌柜小程序端

房掌柜小程序端

点赞(0)
收藏

對二手房征稅是否會降房價? 不同環節稅收影響不同

来源:  互聯網 澳门房掌柜  2016-07-12 08:30:06
[摘要]最近媒體又擺了一道烏龍。前幾天有報道“房產稅最快明年通過,百萬房產或每年征稅5000元”,但很快又有多家媒體發表文章進行辟謠

  最近媒體又擺了一道烏龍。前幾天有報道“房產稅最快明年通過,百萬房產或每年征稅5000元”,但很快又有多家媒體發表文章進行辟謠。一有風吹草動,便是沸沸揚揚,由此可見,“房事”確實是輿論焦點。而對於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房地產政策,最觸動老百姓神經的莫過於政策對房價的影響,稅收政策也不例外。

  那么,對二手房征稅會降低房價嗎?答案並非一目了然。對二手房的稅收可分為兩種,一種是交易環節的稅收,比如營業稅、個人所得稅;一種是持有環節的稅收,比如喊了多年“狼來了”的房產稅,不同環節的稅收對房價的影響不盡相同。但須明確的是,市場上商品的交易價格是由邊際供求決定的,稅收是通過改變邊際供求間接影響房價,而非直接規定或限制成交價格。

  一、交易環節的征稅對房價的影響

  大家都知道,轉讓二手房涉及一大堆稅收,這會對房價產生什么樣的影響?有兩種常見的誤解。一是認為賣家能將營業稅等稅收直接轉嫁到買家身上,實際二手房交易中,主要由買家支付稅款的表面現象使人更容易相信這種說法;二是認為征稅能擠壓高房價中的泡沫,讓炒房客無利可圖,從而降低房價。

  但實際上,營業稅、個人所得稅等交易環節的稅收既不能直接向買家轉移,也不會降低房價,反而會導致邊際賣家的退出而推高房價。

  人們通常認為,對銷售環節征稅會增加賣家的成本,所以必定能以提高售價的形式將稅轉嫁給買家。但這是個似是而非的錯誤,因為價格並不是由成本所決定的(重要的事說三遍!請自行默念三遍!!)。一種商品的價格由其存貨和市場的需求表(demand schedule)決定,但是,需求表卻完全不受稅收的影響。賣家制定的價格都在其淨收益的最大點上,給定需求表,價格上漲將會降低淨收益。因此,對賣家征稅不能直接轉嫁給買家。

  乍看來,這樣的結論似乎讓人難以接受。但請仔細想想,如果二手房賣家能夠把稅負以抬高價格的方式直接轉嫁給買家,他們根本不用等到有稅負增加的刺激時才提高售價。如果需求狀況允許提高價格,賣家們肯定早就利用了這些機會。而二手房賣家極為分散,也不可能共謥硖岣呤蹆r(如果能共痔岣呤蹆r的話,他們也會早就這樣做了。)

  不能因為買家支付的總價中包含了稅收,或者說,購房過程中通常由買家支付稅款,便認為稅完全是附加在“價格”之上的。假定賣家售價200萬的一套二手房,買家另外還支付了20萬的稅款,實際上,房屋的總價格是220萬,只不過征稅降低了賣家的所得。如果沒有稅收,賣家也完全可以以220萬售出這套房屋。

  筆者本人在二手房市場的觀察,也驗證了這一判斷。面積和地段相似的房屋,無論是否需要繳納營業稅,其成交的總價格(含稅)都大體一樣,買家並不會因為需要繳納營業稅而支付額外的價款。另外,在北京對二手房嚴格征收20%所得稅細節出台之前,二手房交易迎來井噴交易量,也證明了因稅負不能向買家轉移,賣家急於在征稅之前將房屋脫手的心態。二手房的需求並沒有明顯增加,成交量的擴大是因為供給的集中釋放。而20%所得稅開始嚴格征收後,北京二手房的交易陷入冰封,中介主推的均是“五年且唯一”的房源,不涉及20%個稅,有稅的房源業主多處於觀望而不願輕易掛牌。這同樣說明有稅的和無稅的房源買家願出的價格是一樣的,賣家無力把新增的稅負直接向買家轉移

  但是,對二手房交易開征營業稅後,房價一路攀高,這是否與稅負不能直接轉嫁買家相矛盾呢?

分享到:
责任编辑:刘艳

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,违规转载法律必究。
楼市爆料寻求报道,请点击这里
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,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。

新闻排行

新闻推荐

  1. 1房地产收并购明显增多 百亿房企数量同比少了近一半
  2. 2多家房企半月内发短债拟募资44亿元 资金压力依然严峻
  3. 3特殊机会投资风口已来? 远洋资本再设6亿美元私募基金
  4. 4金地2021年利润总额下降21% 归母净利润94.6亿元
  5. 5加速风险出清 多家银行抛出房地产并购融资计划
  6. 6大悦城获100亿并购贷额度 并购资金“拿来易、用出难”?
  7. 7绿地控股选举张玉良为第十届董事长
  8. 8央行:2022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
  9. 91月65城新房线上均价微跌 二手房挂牌均价微涨
  10. 10终究成了“小碧桂园”? 中梁把上市途中的物业公司卖了

楼盘推荐

视频推荐